【校園文化】日本的校服文化
英國的學生服古老而高級,而日本作為繼英國之后的又一個校服大國,則可以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學生服。為什么學生們穿得像水兵和樂隊的領隊呢?從安靜的福島縣和位于東京市中心的公立學校英語教師的經驗來看,學生們按照學校校規定制制服是當然的事情,但種類繁多的制服讓人吃驚。這里要說的是,以水兵服和黑色立領學生裝為主的傳統學生服的流行,以及日本學生服超越這個范圍成為社會流行文化一部分的這個事實。
時至今日,若論校服的普及與設計的水準,日本處于領先地位,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亞洲國家都受其影響。這在百年間迅速發生的巨變令全世界瞠目,自然與那場明治維新和它的發起人明治天皇有關。1868年1月9日,16歲的睦仁繼承了皇位。在舉行踐祚典禮上他宣誓道:“廣興公議,萬機決于公眾;公卿與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破舊來的陋習,立基于天地之公理正氣”。這段誓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決心發奮圖強、改革進取的明治天皇,更開啟了日本向西方全方位學習的閘門。3年后,明治政府頒布新學制,以歐美模式為本,建立近代學校制度。到1879年,“校服文化”被引進了日本。
當時,雖然政府一直倡導全盤西化,但明顯有一個甄別和內化的過程,而并沒有盲目直接拿來套用。從トンボ株式會社的制服博物館里可以看到,最初的普通日本校服,由和服正裝以及里面搭配的襯衫、裙褲組成,這種樣式是文部省(現在的文部科學省)選定的,提高了學生的認知度。那時的上流社會還有一定的精英意識,有錢人的孩子也會穿一種叫“詰襟”的學生裝。這種黑色立領裝,到了明治后期,經改造替代了最初的校服,成了一種人人穿得的平民化校服。
初期的裙褲組合被叫做“學ラン”(注:即上面說到的“黑色立領學生裝”)的上衣和褲子替代。被稱作“學ラン”的學生服明顯是仿照美軍制服。但這種美軍制服也是仿照“普魯士軍士官候補生” 制作的。領子很高、衣料很硬、黃銅扣子一直綴到領口——這種設計完全就是“進行樂隊領隊 MEETS MEN IN BLACK”的感覺…深色系的褲子、腰帶、鞋,有時再加上平圓形的、頭頂也是平形的帽子,就是這套服裝的完成形。
與英國校服相似,同樣來自軍裝,但日本的校服文化里滲透進了對天皇絕對服從的武士道精神以及男尊女卑的傳統意識。在制服形制上,男學生身著代表管理者的軍官制服,而女學生穿的則是代表被支配階級的士兵制服,原本下半部的褲子也相應被修改成了裙子。日本女生的水手服,最初只是海軍士兵的服裝。、、
水手服,或稱水兵服,是一種在日本女子中學生所使用的校服款式。1921年,日本的福岡女學院院長伊利莎白·李(エリザベスリー)將水手服率先推行。這種款式的意念來自英國皇家海軍的制服,是李院長在英國當交換生時接觸到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這種校服亦在亞洲其他地區普及。在香港,它成為了旗袍及六幅裙以外最多學校選用的服裝。
如同男性的制服一樣,水手服也會帶有海軍的服裝式樣,這種服裝常帶有特殊的領子及裙子。 伴隨季節的變換,夏季和冬季服裝的袖子長度和材料會有適當調整,在前面會有一個絲帶構成的領節,并和袖子縫合在一起。絲帶形式主要包括:領帶式、飾扣式和弓形式。常見的顏色為海軍藍、白色、灰色及黑色。
鞋、襪及其他附件常被作為制服的一個部分。襪子常為海軍藍或者白色;鞋則為黑色或者棕色。雖然這些不是被作為制服的必須部分,但是一些愛好時尚的女孩,也喜歡在這上面作點文章。日本多數學校都以水手服為制服(校服),有夏裝與秋裝、冬裝之分。
在日本,不同學校的校服在細節上會有些許出入,但這種基本的設計讓日本的校服風格獨樹一幟。這種服裝常扮演一種勾起學生時代懷舊情緒的角色,一些相對不喜歡拘束的年輕人也喜歡穿著在身。在萬圣節和其他各種聚會活動中,被稍微更改或保持原貌的水手服常被作為宴會裝穿著,在日本的高檔商店和服裝店中均有銷售。因為這種服裝有一定象征意義,盡管現在日本的法律條文的修改對于販賣行為加以限制,但二手的水手服仍經常由一個叫“BURUSERA”的地下組織販賣。可以說,校服已經成為日本國民文化的一部分,日本的動漫、電影、流行音樂的MV,都在使用校服元素。